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24-02-12
海瑞有海青天之称,不仅为官清廉,而且敢于直谏,曾经上书骂过嘉靖皇帝。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上,海瑞这么一个人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在我们的印象中,海瑞好像也没有被重用过。其实不然,海瑞担任过一个很重要官职的。
隆庆三年(1569)俄罗斯重木结构建筑木屋,朝廷下诏命海瑞领右佥都御史,担任应天巡抚。应天巡抚下辖应天、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十府,还负责总督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税粮。要知道,当时苏州一府的税粮就占了全国总税粮的百分之十。可想而知,海瑞此时的职务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是掌管了大明朝的钱袋子。明朝到了隆庆年间,国力已大不如以前内蒙古互联新闻中心,当官的腐败贪污超声波、土地兼并严重、特权集团泛滥,这些大地主勾结官府想方设法的把自己应纳的税粮转嫁给贫苦百姓斯托克司方程。这些已经让明朝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不改革,重用干才,恐怕有覆灭之忧。应天是明朝的税粮重地,却也是士绅地主抱团之地,关系复杂,朝廷决定就从这里下手,不畏强权的海瑞成了不二人选。 应天当时是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但是繁华背后确实众多农民流离失所而无处申冤。海瑞为此感慨“生至地方,始知富饶全是虚名,而苦楚特甚。”海瑞刚一上任就颁布“督抚条约”三十六款,主要内容就两点:适龄青年赶快结婚,官府活动一律节俭。接下来就是疏浚河道。《明史》载: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人海,民赖其利。当时的江南地区每一次大雨倾盆,都会生灵涂炭,所以海瑞才要疏浚河道。但是疏浚河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是地理原因国际运输,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官场腐败及经费不足。海瑞就是迎难而上,他亲自视察吴淞江,招募饥民、以工代赈,既救了灾,又解决了经费问题。两个月内就开疏了80里的河道。
解决了水患问题,海瑞终于把手伸向了长期的官府勾结的士绅地主的钱袋子里。为了照顾无地少地的贫苦百姓,海瑞把纳税的比例调整为:田粮占四分之三,人丁占四分之一。此举侵害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的利益,曾任内阁首辅的徐阶甚至为此责问海瑞。但海瑞毕竟是海瑞,他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新政策。海瑞在丈清田地、退田于民中发现仅徐阶一家在松江就有至少24万亩田地。原来,徐阶借“投献”之名,与亲友大量兼并土地,占田无数,使数万农民成为流民或家奴。海瑞知道后,当即遣散徐府千名家奴,并扬言严惩徐阶的儿子徐潘、徐琨,逼迫徐府退田。海瑞的雷厉风行不仅触怒所谓浊流,也得罪了清流领袖,要知道应天府正是盛产清流之地。不过所为清流也多是伪君子而已。所以不到一年,海瑞就被罢免。
海瑞在隆庆三年之所以被重用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社会危机、内阁洗牌、隆庆改革书法欣赏、国库亏空等原因叠加,让明朝中央决策层迫切需要打破陈规,在粮税重地插入一颗钉子,来打破地方既得利益者的抱团垄断。而海瑞就是这么一颗钉子,他来应天就是要用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应天的地主乡绅。应天士绅力量深厚,与朝中关系也是复杂的,朝廷要跟他们合作,又要缓和阶级矛盾,这时候就需要海瑞这样的人物去干出一番动静,打击一番士绅地主,安慰一下贫苦农民,再把海瑞罢免。如此一来,又安抚了士绅,也达到一定的现实目的,比如丈量了田地、打击了土豪、抑制了兼并、减轻了农民负担等。海瑞虽然离开,但他的措施被短暂延续了下来。海瑞就像是一剂猛药,刚一见效,就立马停用,这也只能让病入膏肓的大明回光返照一番。海瑞任应天巡抚不到一年,他离开时,当地百姓纷纷自发上街,呼号哭泣于道路两旁,挽留海瑞,但海瑞终于还是走了。从此以后,由于与高拱、张居正皆存在政见分歧,海瑞不再被委以重任。李贽曾说过吾谓欲得扶世,须如海刚峰之悯世,方可真扶世人也。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佥都御史王用汲为其主持丧事。史载,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百姓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