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24-01-16
复合软管海瑞众联国际运输俄罗斯重木结构建筑木屋钢塑土工格栅超声波斯托克司方程近日“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首发式的顺利举办,意味着这套历时两年多、倾注了多方人员无数心力、承载着太多人期盼的丛书终于正式面世了。对编辑而言,是心头巨石落地,如释重负。
必须承认的是,两年前当我们与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兼项目办公室主任张藜教授达成合作意向,准备把她多年来构思的科学家绘本付诸实践时,我们大大低估了做原创科学家传记绘本的艰难程度。
毫无疑问,科学家绘本是个非常好的选题,但好选题并不代表着好作品。市场调研结果让我们意识到,这套丛书并非填补市场空白之作,这更坚定了我们要拿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决心来实现这个选题,更何况,这套书依托于采集工程,本身便具有类似选题无法比拟的优势。
为做成精品力作,在张藜教授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任福君两位主编的统筹下,以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另辟蹊径,经过多番磨合,最终确定了“专业学者团队+新锐绘者团队+权威审稿团队”的模式。同时还约请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周忠和、刘嘉麒,以及绘本研究专家王志庚馆长、科学家家属等担任顾问,以确保绘本质量过硬。
原创绘本在国内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编辑团队虽然拥有丰富的做书经验,但对于此类图书是缺乏经验的。所以在做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绘本编创课程、论坛,买来大量优秀绘本研究,以期推动项目顺利实现,这中间的困惑、煎熬、挣扎,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道得明。
创作团队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文字作者们以学者居多,要写出孩子们爱听的故事,让8位科学家的故事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心里,并非易事。所有稿件均多次修改,甚至一度推翻重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寻求外部支援,比如请王志庚为我们联系阅读推广人孙慧阳、绘本作家九儿、资深编辑季晟康、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付龙等,从绘本研究者、推广者、创作者、编辑的角度来讨论文稿,汲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及时调整修改。
在文字作者们撰写文稿时,同步开展寻找绘者的工作。要找到画风合适、档期合适的绘者,也非易事,因此先后筛选了25位绘者试稿,又在试稿中确立了8位各有特色、档期刚好合适的绘者。
在文稿基本定稿、绘者确定后,绘者们便开展了脚本创作。由于整体基本定位是写实地呈现科学家的故事,而且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必然涉及科学知识。为了确保绘图无误,我们为绘者提供了大量资料,有些直接从采集工程数据库里提取,有些是审稿专家提供。我们还参观了钱学森的展览,拍了很多图片资料;曾两赴刘东生的馆藏基地拍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并多次赴北理工馆藏基地查询资料,这些资料对绘图创作大有裨益。我们还通过各种外围渠道去搜寻资料,如联系竺可桢故居提供竺可桢的资料等,尽可能充分地反映科学家生活的时代特征。
时至今日,仍记得第一张线稿、第一张彩稿、第一本稿件呈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喜悦。事实上,直到今年4月,才进入了真正的出版流程设计排版、三审三校、专家外审、印前质检、印刷装订,每一个环节都发现了很多问题,不停地修改、完善,有多本的绘图几乎整本修改,甚至推翻重画。这半年时光,是黎明到来前最黑的黑暗。
令人欣慰的是,这套最终以“传记+图画+故事+科学”的形式呈现的科学家传记绘本得到了高度好评,它从全国近2000个选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8本绘本既具整体性,又各有特色,被韩启德院士誉为“兼具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是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儿童励志读物”。科普作家兼制片人赵致真也第一次以爷爷的身份为孩子们写了封感人至深的信,被广泛流传。
最让我们开心的莫过于小读者的反馈,在试读活动中,孩子们对用这种形式呈现的科学家故事非常感兴趣,读得津津有味。这让我们坚信,只要选对了方式,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就能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像种子一样撒播开来。
作为出版单位,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身为编辑,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经手的图书受到读者认可。我们陪着编创团队走过的这段路程,尽管遍布泥泞与荆棘,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感谢所有为这套书付出过的人们,它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我们相信它将不负众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放大孩子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