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未知 │ 网站编辑:admin │ 发表时间:2024-05-28
管河流的,有河伯、水君,水母、李冰父子。管大海的,有伏波神、南海观世音、妈祖、南海神。此外,还有一些“落寞海神”,可能一般人不太熟悉。《山海经》里记载了南海神不廷胡余、西海神蓐收,今天很少人知道这些神明。
《元史》曾亲切地称呼观音菩萨为“南海大士”,称呼妈祖为“南海女神”,听上去非常“洋气”。其中,观世音菩萨算是海陆两栖的神明。但是,在海上世界,真正影响力排第一的还要数妈祖。
在那么多神通广大的神明里,为什么只有妈祖在海上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甚至引领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神明界?
当然,除了因为妈祖长相慈悲、心地善良等“原因”以外,更是因为在她的背后,也映照着一段历史的演进。
对于妈祖神话的起源,说法众多,一般是说她来自湄洲岛的林默娘。也有说法,说她从南方水神演变而来,比如和“林”同音的“临水夫人”,主管水稻栽种的头号神明,传着传着就演变出海洋气质了。
按照通俗说法,妈祖原本是个人,不过是个带有“特异功能”的人。她俗名林默,小名叫作默娘,出生在湄洲岛。之所以叫做“默”,据说是因为她生出来后就不哭闹,有些地方志里还说带有祥光和体香,颇显得大有来头。
林默娘出生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在这座福建第三大岛上,林家是个官宦之家。林默娘的父亲是林愿,往前数上九代,先祖是唐代的州刺史。
相传,在林默娘小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林默娘闭着眼睛很久,以至于吓到了她的父母亲。他们赶紧叫醒默娘,不料默娘却大哭起来,她说差一点就能救兄弟的命。原来,她闭眼正是因为元神离身,在海上搭救遭遇风暴的兄弟。正当快救住兄弟时,被外界叫醒了。不久后,兄弟的死讯传来。从此以后,林家都知道了默娘的特异功能。
类似这样的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版本也是各种各样。但这些还只能体现妈祖在小范围里的小名气,还不能与后来跨越国界的大名气相比。
林默娘在世上只生活了二十八年,有传说在湄山飞升的,也有说在一次救助落难海船时,被伤到了性命。林默娘离开人世的传闻版本很多,但自此以后,她开始神奇的进击之旅。
在林默娘去世后,湄洲当地人先是盖了一座庙纪念她。人们纷纷开始尊称她为妈祖。后来,宋徽宗赐下“顺济庙额”,过了三十多年,又受到了宋高宗的册封,被封为“灵慧夫人”。
此后,虽然每过几百年就改朝换代,但是一发不可收拾,朝廷动不动就喜欢册封妈祖,各种头衔名号五花八门。到了元朝,妈祖被封为天妃。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又被封为圣母、天后,这已经达到册封女神的最高等级天花板,康熙给妈祖颁发的奖状上赫然写着——“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最夸张的还是咸丰年间的封号,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林默娘从人变为妈祖,总计三十六次册封,经过夫人、妃、天妃、真君、圣母、太后、皇太后、天后等升级“八连跳”,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又加入了“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元素,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神通广大的妈祖信仰。此时的妈祖,已经不是“妈祖娘娘”,而是“天上圣母”。
此时的妈祖,已非湄洲岛的奇女子,而是庇护天下的女战神。《天妃显圣录》里记载了不少妈祖亲自参与救助灾民、抵御外敌的丰功伟绩。
1183年,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十年,妈祖北上温州、台州,助战抵御草寇,获得胜利,捧回一个荣誉尊号“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夫人”。1205年,妈祖又助威宋军,在紫金山抵御金军,获得加封“显卫”两个字。1208年,抵御草寇。1237年,去钱塘江帮助筑堤。1259年,帮助俘获海盗集团陈长五兄弟。1403年,在广州大星洋救了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在明代嘉靖年间,又托梦御史,铲除严嵩。
到了清朝,妈祖的参战记录继续保持着。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澎湖海战。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内,将军侯奉命征剿台湾。澎湖系台湾中道之冲,萑苻窃踞,出没要津,难以径渡。侯于是整奋大师,严饬号令。士卒舟中,咸谓恍见神妃如在左右,遂皆贾勇前进。敌大发火炮,我舟中亦发大炮,喊声震天,烟雾迷海。战舰衔尾而进,左冲右突,凛凛神威震慑,一战而杀伤彼众,并淹没者不计其数。其头目尚踞别屿,我舟放炮攻击,遂伏小舟而遁。澎湖自是肃清。先是,未克澎湖之时,署左营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曰:‘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于二十二日澎湖克捷,其应如响。又是日方进战之顷,平海乡人入天妃宫,咸见天妃衣袍透湿,其左右二神将两手起泡,观者如市。及报是日澎湖得捷,方知此时即神灵阴中默助之功。将军侯因大感神力默相,奏请敕封,并议加封。奉旨:神妃已经敕封,即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香、御帛到湄,诣庙致祭。时将军侯到湄陪祭,见佛殿僧房尚未克竣,随即捐金二百两凑起。”(《天妃显圣录》第202-204节)[1]
朝廷清楚,,必先统一妈祖。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施琅率领军队攻郑氏政权。妈祖托梦军中将领说“二十一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于是,施琅大为散布妈祖托梦。士兵们还看见了妈祖显圣,军心大振,夺得胜利。后来,施琅报告朝廷,给妈祖加封,于是就有了之前提到的天花板级尊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天妃显圣录》里记载了大量有关妈祖的神迹奇事,至少包括窥井得符、机上救亲、化草救商、挂席泛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伏高里鬼、奉旨锁龙,在湄山飞升成圣以后,妈祖的助攻从莆田一带扩展到江浙,又相继发生了圣泉救疫、温台剿寇、平大奚寇、紫金山助战,最后到施琅等事件。
打仗,可不单单是人类的事情,神明也会来参加。更何况,发生在海上的战争,比陆地战争更加难有胜算的把握,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妈祖,就在这样的背景里,从湄洲岛上的一位女子,变成了庇佑当地百姓出海航行的海上女神,最后又变成了参与大型战争、冲锋陷阵、饱受嘉奖的海上战神。
当然,如果你在海上遇到危险,请记住一定要喊“妈祖”,而不是“天妃”。清代学者赵翼有一部读书笔记——《陔余丛考》,他这样评论:“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意思是说,海上渔民遇到大风大浪,喊妈祖妈祖就到,林默娘一番素颜、马上赶到。要是隆重地喊一声“天妃”,林默娘可能就得仔细打扮一番,戴着皇冠、穿着华服出场,等她赶到时,恐怕为时已晚了。虽然这在今天看来很像一个段子,但也很能反映古人对妈祖那种亲爱又敬畏的心态。
在华人向海外移民、海洋贸易的过程中,妈祖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扮演着凝聚人心、整合社群、安慰乡愁的作用。
在施琅前,郑氏政权和台湾民间以信奉“玄天上帝”为主流。施琅和清政府夺取台湾以后,为了收复民心,一方面在台湾大力推广妈祖信仰,毕竟在施琅他们看来,是妈祖站在了清军一边。另一方面,清政府鼓励福建百姓向台湾移民、拓荒垦殖。
许多福建移民到达台湾以后,第一件正式的大事就是建妈祖庙。而在台湾的妈祖信众,也重视从湄洲岛祖庙分灵敬奉。在台湾的妈祖,有各种有趣的称呼,可谓争奇斗艳,有“开台妈”(即首位来台的妈祖)、“大甲妈”(即在台中大甲镇澜宫供奉的妈祖),另外还有更加亲昵的称呼:妈祖婆、婆仔、姑婆祖等等。
在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乃至美国、加拿大,有很多华人聚居的地方也都有妈祖庙。早在明代中期,妈祖信仰已经传到马来半岛。妈祖文化早已成为了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纽带,代代传递着一个海上中国的乡愁。
妈祖由人变神,是地方官员、文人、民间信仰和朝廷政治共同参与、不断塑造而来的。妈祖由地方信仰演变为国家级信仰,影响力从湄洲岛扩散到整个华人世界,也是一种“国家宏观调控”(朝廷册封)的结果。与此同时,被整个国家“赋能”的妈祖,也“不负众望”,亲自率领人们征服大海。这些最终都共同构成了中华世界里最具海洋气息的妈祖文化。这样说来,妈祖真的足够“洋气”。
罗春荣,《妈祖传说研究——一个海洋大国的神话》,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柿子文化、林金郎,《神灵台湾:第一本亲近神明的小百科》,台北:柿子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
徐颂赞,自由撰稿人,台湾政治大学硕士,有作品见于喜马拉雅FM、《同舟共进》、《文化中国》等平台。本文为澎湃·湃客“众声”栏目独家首发稿件,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未经授权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